年份 | 歷任院長 | 時期 | 階段性任務 | 策略方針 |
1956
|
何山
|
萌芽期(一)
|
1.接管陸軍第一療養大隊改稱為輔導會臨時第一療養大隊,委託臺灣省政府衛生處代管。 2.46年收回自管,改組為「台灣竹東榮民醫院」。
|
1.接收、規劃 2.建鋼骨水泥之醫療中心 3.增加醫療設備。 4.由「療養」變為「治療醫院」。
|
1958
|
陳雯
|
萌芽期(二)
|
1.52年機構名稱改為「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竹東榮民醫院」。 2.52年8月奉准開放民眾醫療。 3.55年銜名刪除「就業」二字,改為「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竹東榮民醫院」。
|
1.建小型病房 2.整地、栽植樹木。 3.修築圍牆、開闢道路及排水溝。 4.建造柏油路面。
|
1963
|
王震
|
萌芽期(三)
|
為輔導會北部地區綜合治療醫院。
|
1.病房雙層通舖改單人床 2.新建鋼骨水泥病房專收療重症患。 3.誘j禮堂、員工宿舍。 4.改建院門。 5.大廚房設天然氣。 6.改善太平間 7.挖建水池、輔D亭、建九曲橋、開闢花園。 8.新建病房
|
1970
|
李振瀛
|
萌芽期(四)
|
1.開辦公、勞保服務。 2.改建榮民眷屬病房,專收治榮眷病患。
|
1.擴建X光室、供應中心、理療室及改建病房汽車房、洗衣房等。 2.院區全面鋪設柏油路面。 3.添置醫療設備。
|
1976
|
劉飛馳
|
萌芽期(五)
|
1.銳意革新。 2.加強整頓環境衛生。 3.改善榮民膳食。 4.擴大召開員工及榮民榮譽團結會;推行四大公開。
|
1.新建民眾病房。 2.擴建各科室及急診室、護士宿舍。 3.改建掛號室及病歷間、榮民康樂室 4.建醫護宿舍 5.改建配膳室為存放物品庫房。 6.改建康樂室 7.榮民廚房加鋪磁磚。 8.改建病房隔間及中正紀念堂。 9.新建將校病房。
|
1982
|
牛常齡
|
萌芽期(六)
|
1.79年奉准擴大編,進用各科專科醫師整建大樓,增設裝備。 2.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建教合作。 3.落實「老年病防治與癱瘓照顧」。 4.籌建醫療網計畫。
|
1.新建門診大樓、榮民浴廁、榮民大廚房、第一病房大樓。 2.成立「老年病防治與癱瘓照顧」研究小組及編印防治手冊。 3.增添醫療設備,如:新裝MA500X光機、心臟超音波裝置「艾萊士回音心電圖儀」。
|
1990
|
趙善燦
|
成長期
|
1.衛生署評鑑核定為地區教學醫院,奉准擴大編制,建立專科醫師制度。 2.通過內科、外科、家醫科、婦產科、小兒科之專科醫師訓練醫院之認定。 3.門診集中,醫療動線重新規劃。 4.成立公務護家。 5.配合全國醫療資訊網新竹區試辦計劃,完成電腦管理系統上線。 6.開辦全民健康保險。 7.推動醫療藝術化、病房家庭化。
|
1.員工曙U、環境檢驗室、醫師宿舍完工。 2.醫療大樓、門診大樓、行政大樓落成。 3.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建教合作。 4.裝置電腦斷層設備。 5.推行服務禮貌運動。 6.開辦書畫、攝影…藝文休閒活動。
|
1996
|
陳鈴晃
|
成熟期
|
1.通過地區醫院暨教學醫院評鑑合格。 2.網羅優秀專科醫師。 3.執行兵役體檢新制。 4.成立第一自費護家(RCW)。 5.設置新竹縣第一家產後照護做月子中心。 6.開辦精神病房及精神科日間照顧。 7.成立新竹地區首座高壓氧治療中心。 8.執行防疫(sars)政策。 9.首辦輔導會醫療替代役男專業訓練。
|
1.爭取各項軟硬體設備。 2.首創掛號、批價合併採通櫃作業之便民措施。 3.推行微笑運動。 4.招募愛心志工。 5.實施走動式服務管理。 6.就醫交通車接送服務。 7.開辦夜間及週末等特定假日門診服務。
|
2003
|
姜洪霆
|
維持期
|
1.深耘榮民(眷)社區,加強與榮家、榮服處合作,提供長期照顧及急性醫療服務。 2.總額給付政策下開源節流,建立員工成本控制共識。 3.推動「社區公衛群」計畫,建構社區防疫組織,整合醫療資源,藉社區互助方式,建置以病人為中心的安全照護品質。 4.發展老年醫學及長期照護。 5.建教合作整合學醫界資源,發揮社區長期照護綜效。 6.推動組織學習,鼓勵在職訓練及研習,強化專業知能。 7.成立急診專科專職急診作業及緊急醫療作業。 8.增加多樣化自費醫療服務項目,提升醫療品質,擴增營運績效,減低健保依存度。 9.通過「新制醫院評鑑」 。 10.通過偏遠地區急救責任醫院」。
|
1.綜合大樓暨護士宿舍工程。 2.風雨走廊及綠、美化環境工程。 3.精神病房擴充73床。 4.添購電腦斷層掃瞄儀。 5.警衛門禁及停車場外包。 6.設立泌尿科體外震波碎石中心。 7.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認證 8.籌設「第二自費護理之家」促參案50床。 9.籌設「健康檢查中心」促參案。
|
2010
|
游漢欽
|
精進期
|
1.通過醫院評鑑優等。 2.積極推動社區健康營造,開辦社區醫療服務專車,參與醫療資源不足地區,西醫基層支援計畫,與醫學中心合作加入偏鄉IDS服務。 3.成立社區醫學部致力社區照護。 4.成立急診照護中心,擴大及改善急診作業環境,爭取北榮總院急診人力支援,有效解決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急診人力嚴重不足的需求。 5.通過改隸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,引進一流醫學中心的人才、制度,建立符合地區需求的特色醫療。期許本院以醫院(hospital)希望(hope)、健康(health)、美麗(handsome)、快樂(happiness)等5H為核心價值。進一步達到「醫學中心的專業品質;地區醫院的貼心服務」之目標。 6.爭取預算設立地方迫切需要的醫療服務,為大竹東九大鄉鎮唯一24小時接生醫院。 7.開辦居家安寧、安寧共照。 8.設立新竹縣第一家有安寧病房的醫院。 9.積極推動產學合作,與台大新竹、東元醫院、新竹馬階、新竹國泰及苗栗為恭簽訂醫療合作協訂,有效整合醫療資源,方便民眾就醫轉診,並與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簽訂產學合作,鼓勵同仁進修,共同研究論文及發表,改善醫療技術能力,提昇醫療品質。 10.申請教學醫院評鑑,提升教學研究水準。
|
1.強化病安。 2.創新服務。 3.培育人才。 4.關愛榮民。 5.深耕社區。
|
2015
|
彭家勛
|
精進期(二)
|
1.建立完善急重症醫療照護網,推動醫療科別完整化,創造優質就醫環境,致力提升偏鄉醫療。 2.積極發展長照體系,推動失智共照和ABC整合照護等連續性服務,提供在地多元長照服務。 3.建構偏鄉安寧照護網絡,積極推動在宅安寧。 4.導入智慧醫療系統,提升醫療服務品質。 5.推動教學研究,積極培育及任留在地醫事人才。 6.執行新竹縣防疫任務,負責支援檢疫所邊境防疫,善盡公立醫院使命。
|
1.爭取衛生福利部醫中計畫。 2.與國軍桃園總醫院及國軍新竹地區醫院簽署軍榮合作。 3.督導醫院通過一般急救責任醫院具備急診、加護病房及重大外傷中度級能力,與多家醫院成立大新竹急重症醫療聯盟。 4.急診室新增數位式X光機及CT、購置128切CT及1.5TMRI。 5.開設日照中心。 6.成為新竹縣A級長照據點,並設有社區失智症據點及提供預防延緩失能服務。 7.安寧療護從專科推廣至不分科別共同照護,推動居家安寧實現在地終老。 8.導入台中榮總醫療資訊系統,督導本院擔任北區榮院種子醫院。 9.通過教學醫院評鑑。 10.聯合鄰近大學開辦教育學分課程,參與產業研究工作。 11.建置負壓分子生物實驗室,設置COVID-19快篩站及快打站,推動戶外篩檢站、領藥及視訊看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