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標題 |
|
病人自控式術後止痛 |
 |
發表人 |
|
麻醉科 鄭宏煒醫師 |
發表日期 |
|
2010-01-21 |
 |
文章內容 |
|
《引言》
許多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,都會擔心手術後疼痛的問題,但其實隨著醫療的進步,現在已經有更先進的術後止痛方式,其實病患根本無需忍耐手術後傷口的劇痛。
手術治療之後,病人一定會產生疼痛的感覺,因為手術的過程會造成組織傷害、組織水腫、和發炎反應,如何緩解這些急性疼痛在恢復期間所帶來的不適,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。有效的術後止痛不但能讓手術患者有個舒適的恢復過程,同時可以減少手術後併發症,縮短住院天數,也減少醫護和家屬人力照顧上的消耗。
《疼痛的影響》
疼痛在心理上會造成焦慮、憂慮及害怕的感覺。這些反應不但可能會對疼痛感產生放大作用,並且會引起免疫力下降、纖維蛋白溶解和血小板凝集功能之改變,增加院內感染之機會。
疼痛在生理功能上的影響:
1.呼吸系統:胸部及上腹部手術後,因疼痛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礙十分常見及重要,包含肺活量下降、肺擴張不全、低血氧症、橫膈活動抑制等等。
2.心血管系統:嚴重的疼痛可引起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,進而產生心跳增快、週邊血管阻力增加、血壓增高、心輸出量上升等反應。以上都可能會造成心臟負荷過度和心肌耗氧量之增加。在手術病患為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時,最嚴重可能會造成心律不整、心肌缺氧、心肌梗塞、急性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。
3.腸胃道及泌尿道系統:增加腸道分泌、增加腸道括約肌張力、增加泌尿道括約肌張力(可能造成尿滯留)。
4.骨骼肌系統:肌肉痙攣、造成肌肉代謝不良、肌肉萎縮、延遲肌肉正常功能之回復。
《病人自控式術後止痛》
傳統上採用間歇性的止痛劑注射,對於一些小手術是足夠的。但在臨床上的施行,常會有些問題出現;有時是病患或家屬認為忍痛是堅強的表現,或有時迷信止痛劑一定會造成副作用如傷口癒合不好,有時候則是醫護人員過於忙碌,沒有辦法立即給予病患止痛藥的注射。
病人自控式術後止痛裝置是目前最被推薦用於術後止痛的方法。這是由麻醉專科醫師於特殊設計的微量幫浦機器上,根據不同病人的年紀、身高、體重、肝腎功能、潛在疾病、手術範圍等等情形,設計個人化輸注程式。與傳統肌肉注射止痛劑的效果相較下,病人自控式術後止痛不僅安全性高,用藥量少且病人滿意度高。病人自控式術後止痛裝置是由麻醉專科醫師設定每小時藥量後,持續從點滴內輸注,並設限每小時的最大安全劑量,在安全劑量之內,病人可依自己的感覺壓按鈕為自己加強止痛藥量。如此一來,除了病患可以舒適的渡過手術後恢復期外,家屬也不用在護理站及病床間來回奔波,為病患的疼痛而求助於醫護人員。
不過使用病人自控式術後止痛裝置並無法使傷口完全不痛。我們的治療目標是達到病人臥床休息時不覺得疼痛,但是在劇烈咳嗽或走動時,仍可能會有疼痛感覺,但是疼痛程度會減輕非常多。由於術後疼痛程度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減輕,通常在二至三日之後,可改用口服止痛藥,停止使用病患自控式止痛。
《類鴉片類止痛劑之副作用》
病人自控式術後止痛裝置所採用止痛藥是類鴉片類止痛劑,根據個別病人狀況,可能會加入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加強止痛效果。常見的副作用有呼吸抑制、嗜睡、噁心嘔吐、皮膚癢、抑制腸胃道蠕動、尿滯留和便秘。但絕大多數的副作用都可以在良好的藥物劑量調整、藥物治療和醫護人員的細心照料之下獲得改善。
《結語》
許多手術患者害怕止痛藥的使用,會傷害肝、腎功能,或者會影響傷口的復原,但是在手術後之急性疼痛時期,短期的使用病人自控式術後止痛,並不會影響肝腎功能或傷口的復原,反而可以提供病患良好而舒適的術後恢復過程。尤其是腹部、胸腔及一般大手術,特別需要術後止痛治療,病患自控式疼痛控制(PCA)不但可以減少病人疼痛與緊張,更能夠減輕病患及家屬的精神壓力提高手術後生活與醫療品質。
|
 |
|